常常是在雪夜,见干枯多年的河道里有点点赤色的灯笼,伴着鼓声,悠悠地晃着,近了。最早看到的总是孩子。所以那孩子就极兴奋地满村街里狂奔,一起扯着喉咙大喊:“玩艺儿来啦!玩高跷的进村啦!” 正在热炕头上坐着嗑瓜子、剥花生、聊家常、讲笑话的人们赶忙下地,穿鞋,披棉袄,来到校园或场院。那里也早已灯火通明,亮如白天。新沏的茶水正冒着热气和淡淡的幽香,是为玩艺儿的人预备的。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每年的阴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那段日子。 咱们那当地,玩艺儿的品种许多,最主要的是高跷、旱船、秧歌、狮子和龙灯。各有各的玩法儿,各有各的风格、特色、神韵、境地和难以言传的心劲儿。文化人管玩艺儿叫“花会”,咱们不这么叫。 咱们村的高跷是家喻户晓的,有自己的规矩,自己的绝活儿。
华尔街见识